
在中铝山东新材料高温工区豌豆财富,提起祁维波的名字,同事们的脸上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:“老祁啊,话不多,可心里比谁都‘热乎’。”这份“热乎”劲,他坚持了整整三十年。

从1995年第一次走进献血车开始豌豆财富,祁维波便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,也把骨子里的“热乎劲”装进了这份坚持里。当他第一次卷起袖子,那股带着体温的鲜红血液顺着导管流入血袋时,他不仅感受到了血袋沉甸甸的份量,更真切感受到这份“热乎”能为素不相识的人带去生的希望。本是一次偶然的善举,却因这份放不下的“热乎劲”,成了他坚守三十年的“约定”。 此后的岁月里,只要收到义务献血的通知,他总带着那股不变的“热乎劲”准时出现,从不让这份约定落空。三十年光阴流转,他累计献血量达10000毫升—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两倍多,每一滴里都藏着他的“热乎”。每次献完血,他只是简单按压好针眼,揣着那份未散的“热乎劲”默默转身,脚步轻快地投入到工作中。对于祁维波来说献血已经融入到他的日常,却不知这份藏在沉默里的“热乎”,早已温暖了无数等待生命救援的人。

在工作中,祁维波更是同事们眼中靠谱的“难题克星”。面对工区收尘设备故障的难题,他没有盲目试错,而是从设备原理出发,逐一梳理。当听到脉冲喷吹“无力”的异常声响时,他瞬间锁定症结——集控风仓风压不足。顺着风路循迹,他很快找到漏风管道并妥善处理,随着“砰砰”有力的喷吹声再次响起,沉寂的设备重新焕发活力。工友纷纷竖起大拇指,他却只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:“就是找对了地方,没什么特别的。”
对于新员工,祁维波充满耐心。进厂实习的青年员工刚到工区,对设备操作不熟悉,他会耐心地手把手教学,从安全规范到操作技巧,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;同事间偶尔因工作发生分歧,他也会主动上前调解,几句温和的劝说、一个真诚的笑容,总能化解尴尬。

如今,三十年过去,祁维波的眼角添了细纹,手上的老茧也厚了几分,但那份“热乎劲”却丝毫未减。祁维波用三十年的平凡坚守,将“奉献”二字写进了每一次献血的善举里,刻进了每一次攻克难题的担当里。他就像高温工区里一颗普通却坚韧的螺丝钉,用热血温暖着社会,用责任守护着岗位,在平凡的岁月里,书写出最动人的人生篇章。(孙雨橦 孙孝同)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